麻豆午夜视频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中国教育报访王省良校长等专家论中医教育出路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5日 00:0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人:肖建喜整理 点击次数:

日前,中国教育报对王省良校长等专家进行了采访,在11月13日整版刊发题为《中医教育如何打通&辩耻辞迟;任督二脉&辩耻辞迟;》的深度报道,多角度探讨部分中医学生为何逃离中医、中西医结合沦为中西医凑合、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如何调和叁大问题,多处引述王省良校长的观点及我校的创新做法,被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方网、凤凰网等诸多主流权威媒体转载,引起广泛反响。
据悉,王省良校长此前出席全国中医药院校长论坛,提出应反思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西医结合学科专业,也曾引起与会诸多同仁共鸣。

王省良校长论点选摘
■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全干中医是素质教育的悲哀,多数不干中医是中医教育的悲哀。对于部分学生毕业后转行,我们要理解和尊重。
■中医课程最好能以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同时突出区域特色,满足中医根据个体、时间、地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需要。
■中医的命脉在临床,中医教学应该反复临床,培养中医思维。
■理想的培养模式是,首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让学生对中医充满自信,愿意&辩耻辞迟;原汁原味&辩耻辞迟;地使用中医,成为坚守中医理论的&辩耻辞迟;铁杆中医&辩耻辞迟;。
■院校教育好比&辩耻辞迟;高速公路&辩耻辞迟;,可以快速培养大量的标准化人才,但处理不好,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辩耻辞迟;千人一面&辩耻辞迟;;师承教育好比&辩耻辞迟;闲庭信步&辩耻辞迟;,有利于中医思维和个性的传承,但处理不好,培养出来的徒弟容易&辩耻辞迟;挂一漏万&辩耻辞迟;。
■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有利弊,办中医教育应切合国情,符合规律,兼顾规范化和系统性。
■应该推进中医&辩耻辞迟;慕课&辩耻辞迟;试点,建立教学直播录播系统,打破教学的地域、场地等限制。

整版报道链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人:肖建喜整理

大学城校区: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

邮政编码:510006

叁元里校区: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

邮政编码: 510405

  • 微信

  • 微信视频号

  •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