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麻豆午夜视频网的许能贵研究员和他的项目组研究近30年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在北京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能贵教授激动地接过获奖证书时,眼里噙满泪水。因为这个证书对于研究针刺中风而自己也得了中风,又用针刺在自己身上试验几千次,康复至如今状态,堪称奇迹。

“针灸学是中医学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走向世界主要是靠针灸引领的,世界上认同中医药都是去认同针灸开始,目前世界上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许能贵介绍,近年来,中医药尤其针灸等非药物疗法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针灸不仅仅是用来治疗疼痛,像中风之类的神经科疾病也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许能贵创新地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一般来说,中风发病两周以内都认为是急性期,两周至6个月以内认为是恢复期,6个月以后基本上属于后遗症期。“根据不同的分期有不同的治法,但都可以针刺。”
经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该方案可使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由国际上的平均40%降低到17.9%。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所在项目组主持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路径和针灸国家标准 1 项。“我们申报病例数是3900多例。”“临床疗效确切,我才花大精力来做研究,医学科学研究都是来自于临床实践的。”许能贵说。
脑细胞主要包括有两种,一种是神经元,一种是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对氧气高度依赖,没有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就会缺氧,导致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异常性升高,即钙超载,神经元很快就会坏死。
许能贵团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对神经元保护和脑可塑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神经元保护方面,他率先证实电针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缺血损伤部位钙超载从而调节神经元的钙稳态,这是针刺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此外,针刺可以有效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方面,许能贵团队研究发现:针刺虽然不能逆转大脑结构,但是却可以重组功能。
现如今,许能贵于2014年创建的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全国硬件条件最好的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国内首个可开展灵长类动物急性麻醉状态和慢性清醒状态的针灸电生理研究技术平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彭朝卉)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