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午夜视频网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文汇报:何秉儒 望帶傳統中醫返台惠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2日 09:25 来源:香港文汇报 撰稿人:胡若璋 点击次数:

■主治兒科傷寒的何秉儒以耐心專業的服務贏得不少回頭客。圖為何秉儒在接診。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主治兒科傷寒的何秉儒以耐心專業的服務贏得不少回頭客。圖為何秉儒在接診。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台青大陸勤習中醫 細緻追蹤獲回頭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深圳報道)台灣青年何秉儒在廣東學習、從事中醫工作17年,普通話流利,粵語純正,使得他在中醫館的診療全無障礙。畢業初期,他想回台灣卻因為大陸醫學學歷不被台灣當局承認而無奈擱淺。如今,他以耐心專業的服務贏得不少回頭客。不過,何秉儒仍藏有心願,「想把在大陸所學的純正中醫帶回台灣,普惠民眾」。

傍晚六点半,何秉儒终於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专治「儿科伤寒」的何秉儒,在深圳一家大型社区广场写字楼的中医馆工作。他说,自己已在此馆工作3年,对於每一个患者的初始病因和发展,他都会前后追踪,对患者的整体状态有全方位的了解。何秉儒说,「这裡确实不存在医患矛盾」。

定居深圳 日入逾二千元

来中医馆看诊,单诊费150元(人民币,下同)一位,八成诊费归医生,何秉儒每日接诊20个患者,已经能较好地保障一家人的生活。何秉儒并不否定,如今在深圳工作和生活都比较乐观,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反观台湾老家花莲,城市发展停滞不前,交通困扰也越来越明显。

閒暇時候,他望着窗外燈火輝煌的深圳。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最能反映何秉儒眼中的兩岸發展境遇。

回忆在陆学医的初衷,何秉儒说,父亲曾被糖尿病症困扰,自己心臟也有问题,在台湾求医时,一位民间中医向他父母建议,让他去学医。自此,「去大陆学最传统的中医学」,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何秉儒说,到大陆读书不难,只是当时要用美金交学费,2,500元美金一学期,较大陆学生贵了许多。不过,随着港澳台生数量增加,学校逐渐调整了政策,何秉儒记得,大四时所交学费和大陆学生一致。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政策福利。但是很快,他又面临另一个政策考验。

大二学期结束后,台当局仍然不认可大陆医学学歷,何秉儒意识到,未来一段时间,自己可能要留在大陆发展,要在这麼大的市场裡竞争,没有过硬的专业是不行的。

留陸工作 手抄古籍增值

為了自我增值,何秉儒下了一番苦功,他表示,「买不起太多书,一本一本的在图书馆抄写」,硕士叁年,何秉儒抄写了一百多本中医古籍。採访间隙,他随手在自己的诊室翻出一本手抄本古籍,无论是装订、编排还是内页的书写,都非常精细、严谨。

硕士课程结束,学歷认证问题仍未解决,何秉儒在老师姚梅岭的推介下,前往江西中医药大学,兼顾教课、出诊、做研究。仔细分析了台生在大陆的前景后,何秉儒最终决定留下来。至今,他已经可以独立出诊,并获得了一方民眾的认可和信赖。

■何秉儒手抄的中醫古籍。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何秉儒手抄的中醫古籍。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胡若璋 深圳報道)記掛父母的何秉儒仍想回台,希望把優良的中醫服務帶回台灣。

何秉儒回憶,身邊親友多信賴西醫,惟養生、西醫醫治無效時才嘗試中醫,他認為,這是台灣中醫醫療資源和從業者的缺乏導致的。 大陸中醫市場廣闊,不僅行業資源多,病例也相對充分。何秉儒用自己的真材實學幫助了患者,屢感欣慰之餘,工作成就感油然而生。

精湛的医术和医德,让他不再有「年少中医冷板凳」的顾虑。如今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回头客」的他,职业信心十足。

求学、工作一路走来,大陆惠台政策陆续出台,真切实在的福利让他深感幸运。反观台湾当局,施政陷於泥沼。何秉儒认為,台湾的政党把心思都放在自身的利益博弈上,对於民眾的呼声,日常则无暇关心。而大陆不断加大力度和台湾民眾分享发展机遇,不仅给在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提供学习、创业、就业与生活的同等待遇,对有志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也有更多清晰、贴心的指引。

链接:

  •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

  • 下载免费小巧的,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

  • 下载免费的,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

  • 下载此PDF 文件

大学城校区: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

邮政编码:510006

叁元里校区: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

邮政编码: 510405

  • 微信

  • 微信视频号

  •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