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升学积累宝贵经验利於发展事业,两地青年应该积极交流!//
暨南大学应用化学本科生吴汶僖表示:「香港同学一般选择去内地读商科或医科,极少香港同学会选择去内地读理科。在这个群体中,你稍微做好一点点,你很容易就会被老师看见,从而给你更多机会。」
麻豆午夜视频网博士生麦智恆表示:「我们相对於香港的学生,更认识国情、国家政策、国家方针,我们知道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差距,更知道如何和内地打交道。」
两位香港青年分享在大湾区升学有很多好处,不仅提升了学术水平,亦找到事业发展方向,麦智恆正在创业,吴汶僖希望大学毕业后回港读教育学硕士,将来投身教育界。
麦智恆说:「香港的中医学生都需要到内地叁甲医院实习,中医学在我们学校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中医学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我也受到政策的支持,在2022年在深圳开始创业,现在入驻了光明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研发创新中医学、健康食品
以及专注本草植物营养的研究。在创业这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已经产生了两项研究成果,同时我们和研究型的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工作。」
吳汶僖說:「我會幫助一些香港、台灣、澳門過來的同學,教他們關於高數方面、化學方面(知識),教他們如何用香港的思維去讀內地的課程,尤其是高等數學。我在這四年教授的學生有不同水平 ,有些是初學者,有些已經具備進階知識,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經歷,將來去學校我會面對更加多學生,如果在前期累積到這樣的經驗,相信在未來的教育生涯遇到同樣的情況,我都可以面對。」
广东青年总会发布《香港青年大湾区发展指数2023学业篇》,发现六成六受访者愿意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比2021年约四成的比例明显上升;并向政府递交报告和多项政策建议,希望鼓励两地青年双向流动,為香港吸人才、留人才,為香港和祖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啟山表示:「我相信未来大家只会更了解(大湾区),我相信除了两地政府和很多交流团,有很多不同新的项目,包括体育界的全国运动会在大湾区落脚,这方面会给不同界别的人士,特别年轻人,都可以多了解大湾区。」
广东青年总会执行主席郭基煇表示:「鼓励青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香港、内地、海外跨区的经验,香港的青年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多元化的知识和经验。」
链接: